AI算力新风口, 边缘计算成功走向C位!

ChatGPT的火爆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,众多科技企业和团队纷纷投身其中,类ChatGPT应用迅速普及,算力的需求正在不断攀升。ChatGPT官网一度因访问量激增而导致瘫痪,而GPT-4在推出后也多次调整付费用户访问限制,这表明目前AI大模型的算力水平已出现供需失衡的现象。
 
随着这场AI热潮的持续扩散,算力短缺已成为悬在行业参与者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 
为了缓解算力短缺带来的压力,企业组织在部署时变得更加注重云原生,云计算的使用正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,随着超大规模云服务提供商不断推出创新解决方案,将云计算功能扩展到更靠近边缘的地方,边缘计算的采用也随之迅速普及并加速发展。
 
Gartner在最近发布的Competitive Landscape : Hyperscale Edge Solution Providers报告中,给出了一个大胆的判断:“到2025年,超过70%的组织将为其⾄少⼀个边缘计算系统,部署超⼤规模云边缘解决⽅案,并会结合其云部署。这比例远⾼于2022年的不到15%。”
 
由此可见,边缘算力正在不断成为AI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,甚至可能成为核心力量
 
我们可以把边缘计算想象成一个大城市的交通系统。
 
在没有边缘计算的情况下,所有的数据都需要送到一个中心位置进行处理,就像城市中的人们都需要到市中心上班。这可能会造成网络的拥堵(就像早高峰时的交通堵塞)和处理延迟(就像花费大量时间通勤一样)。
 
引入边缘计算就像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建立了办公室,人们可以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工作。这样可以减少通勤时间(即网络延迟),避免交通堵塞(即网络拥堵),并且还可以在离家更近的地方完成工作(即在数据产生的地方进行处理),从而保护个人隐私。
 
"人们"就代表数据,"上班"代表数据处理,"办公室"代表边缘计算。
 
边缘计算
 
终于催化事件发生了:
 
1.OpenAI发布chatgpt苹果端APP,后续会发布安卓版,将带来数以亿计的用户。移动端打开想象空间,未来大模型登陆智能家居、服务机器人、汽车、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将越来越多。
 
如果大模型+手机能成为主要模式,那么之后的智能化落地,就需要用到边缘计算,也就是手机端的算力模组!
 
为了推动大模型在手机端的运行,算力模组就成为推动AI应用落地的动力之源,成为每个手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,想象空间巨大!
 
2.英伟达和特斯拉对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的预测出奇一致
 
例如特斯拉推出的人形机器 人 Optimus、波士顿动力的 Atlas 和 Spot 就具备接近具身智能的能力,它们 可以通过机器人的身躯来模拟人类或动物的行为和动作,更加逼真地与人类 进行互动。算法侧,特斯拉的 Dojo AI 超级计算机项目用于加速训练和推理 具身智能模型,英伟达的多模态 VIMA 可以驱动机器人识别物体并做出动作。 具身智能凭借物理反馈、物理输出的特性,将是继 AIGC 之后 的又一个现象级 AI 应用。 
 
当前物联网模组进 入 AIoT 时代,集成了边缘算力的智能模组正在逐渐成为支撑边缘算力的核 心形式。具身智能将边缘算力需求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,具身智能的“大脑” 不仅要处理视觉信息、生成提示词,更要负责输出指令来执行机械动作,例 如特斯拉针对 Optimus 开发了 DOJO D1 芯片,充沛的算力(362 TFLPOS@FP8)驱动 Optimus 机器人流畅执行各种任务。在 移动芯片无法满足所需算力的场景下,边缘 IDC 将是算力的有效补充措施。 
 
例如自动驾驶汽车上, L4 级别需要带宽>100 Mbps,时延 5-10ms。具身智能未来也有望进化成结 构复杂、体型庞大或者多点分布的产品,各子模块之间需要信息融合、多维 感知、协同运行,本身也会需要稳定高速的无线连接。我们认为,未来具身 智能将会越来越强调边缘通信能力与边缘算力的匹配和耦合。 
 
智能模组作为承载边缘算力的最佳模 式,是未来具身智能产品放量下最具有确定性和弹性的品种;边缘 IDC 凭借 时延和成本优势,是满足“阶梯形”算力分布的一种有效补充。
 
行业内通常用“章鱼”来形容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之间的关系,章鱼的生理结构很独特,它的浑身拥有巨量的神经元,但在脑部仅有40%,其余多达60%则分散在八条触角上,在遇到问题时,它能够“就近”使用触角替代大脑进行思考,这就使其在捕猎时反应异常灵敏。
 
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,边缘计算更好地满足了数字业务场景下云计算的延迟、带宽、⾃主性和隐私需求,逐渐成为人类数字生活当中的重要补充,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和价值。
 
时至今日,边缘计算已经在人类生活的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,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愈发清晰,具备边缘计算实力的科技企业也在不断涌现,积极发展边缘计算助力AI行业、物联网、5G通信等产业快速进入智能化阶段。
 
现在越来越多的AI产品在设计层面就已经开始利用边缘算力,像Stable Diffusion,Midjourney,JUNLALA, Adobe Firefly,其中还未被大众熟知的企业JUNLALA在这个方面推陈出新,探索AI与边缘算力结合的商用方案。JUNLALA的技术团队认为,一个出色的AI产品离不开边缘计算的强大支持,边缘计算的潜力正在悄然积蓄,让我们能够实现算力无处不在的美好愿景
 
相关产业链:
 
终端硬件:
 
国光电器:年内推出搭载类GPT硬件产品终端
 
传音控股:打造具备多语言对话能力的Al向导硬件
 
创维数字:全球机顶盒龙头,业绩增长稳健
 
漫步者:布局音箱品类且产品矩阵丰富视化
 
SOC芯片:
 
恒玄科技:智能音视频SoC芯片龙头
 
晶晨股份:S芯片被阿里、谷歌等使用
 
中科蓝讯:AloT音频领域的SoC芯片公司
 
全志科技:国内无线音频SOS芯片龙头
 
瑞芯微:自研高算力NPU,SoC产品应用广泛
 
边缘算力:
 
初灵信息:聚焦边缘计算,打造大数据生态
 
龙宇股份:收购上海磐石,搭建边缘算力运营平台
 
网宿科技:搭建边缘计算平台ECP
 
拓维信息:边缘计算产业联盟成员
 
智能模组:
 
广和通:算力模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边缘计算
 
美格智能:算力产品在各类核心场景大规模应用
 
移远通信:推出多款AI只能模组、5GAI模组

 

 

分享到 :